学校概况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成立于1874年,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中心。作为澳大利亚"八大名校"(Group of Eight)成员之一,阿德莱德大学在全球享有盛誉,根据最新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阿德莱德大学位列全球第82位。
院系介绍
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是该校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专注于与能源生产、新型药物和生物产品开发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等相关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挑战研究,这些领域对地球未来至关重要。
本次招生的博士项目“细菌噬菌体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平台纯化工艺开发”属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制造研究组。该项目旨在开发先进的色谱技术用于治疗性细菌噬菌体的纯化,解决目前噬菌体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内毒素去除、可扩展性等问题,同时确保噬菌体的稳定性和疗效。
该项目的重要性在于应对全球性抗生素耐药危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预计到2050年每年将导致1000万人死亡。这一严峻形势使得噬菌体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案变得尤为重要。噬菌体疗法通过靶向细菌感染而不会导致耐药性发展,为解决这一全球卫生危机提供了新的希望。
本博士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开发可扩展的临床级噬菌体纯化工艺,这将对未来治疗方案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申请者将有机会为解决全球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做出关键贡献。
学历要求:
持有化学工程、工艺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
经验要求
相关领域的工业或研究经验将被高度重视。
实验与分析能力:
具备扎实的实验室和分析技能,对解决全球健康挑战有浓厚兴趣。
英语要求:
要求包括雅思(IELTS)总分不低于6.5分,单项不低于6.0分;
或托福(TOEFL)网考不低于79分,写作不低于21分,口语、阅读和听力不低于17分。
其他要求:
申请者需展示在噬菌体纯化、生物制药工艺开发或色谱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有生物制药纯化工艺开发经验的申请者将获得优先考虑。
1.研究支持:
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
跨学科合作机会
定期的研究研讨会和讲座
数据分析和统计支持
2.学术资源:
全面的图书馆资源和数据库访问
科研写作支持
学术发表指导
国际会议参与机会
3.技能发展:
掌握先进的色谱技术和生物制药工艺开发技能
获得跨学科研究经验
4.社会影响:
为解决全球健康挑战做出贡献
推动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
影响抗感染治疗的未来方向
项目理解
交叉学科
该项目处于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和制药科学的交叉点,结合了微生物学、病毒学、色谱分离技术和生物制药工艺工程,旨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健康挑战。
研究目标
开发适用于治疗性细菌噬菌体的先进色谱纯化平台技术,以实现高效、可扩展且经济可行的临床级噬菌体生产,为抗生素耐药感染提供替代疗法。
技术手段
目采用先进色谱技术作为核心研究手段,包括阴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并优化工艺参数以实现高效纯化。
理论贡献
噬菌体纯化方法学:为细菌噬菌体的高效纯化建立系统的方法学框架,丰富色谱分离领域的理论基础。
纯化机理研究:深入研究噬菌体与色谱介质的相互作用机理,阐明不同条件下噬菌体结构-功能关系。
应用价值
项目直接服务于抗生素耐药危机的解决方案,成果可应用于治疗多种耐药菌感染,在全球抗菌药物短缺背景下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研究成果将为噬菌体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创新思考
前沿方向
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噬菌体纯化工艺优化,通过数据驱动模型预测不同纯化条件下的结果,实现高效的工艺参数筛选和优化。
技术手段
探索膜色谱在噬菌体纯化中的应用,克服传统色谱柱的局限性,实现高通量、低压力、易扩大规模的纯化工艺。将微流控技术与色谱分离结合,开发小型化、高效的噬菌体纯化芯片,实现快速的小规模筛选和过程放大。
理论框架
建立噬菌体与不同色谱介质相互作用的定量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验证,预测最优分离条件。构建噬菌体产品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纯度、活性、内毒素含量等关键指标。
应用拓展
基于平台纯化技术,实现快速制备个性化噬菌体混合物,为精准治疗特定患者的耐药菌感染提供可能。将纯化的噬菌体与现代药物递送技术结合,开发靶向、长效的噬菌体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实践意义
通过优化纯化工艺,降低噬菌体药物生产成本。制定噬菌体纯化的标准操作规程,推动噬菌体药物的监管认可和规模化生产。
国际视野
建立噬菌体研究和生产的国际合作网络,共享噬菌体资源和纯化技术,应对全球抗生素耐药危机。
交叉创新
生物信息学辅助设计: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噬菌体物理化学特性,指导纯化工艺设计,实现噬菌体纯化的理性优化。
合成生物学方法: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噬菌体,简化后续纯化工艺,或提高其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其他创新点
在线监测技术:开发实时在线监测噬菌体纯化过程的技术,通过光谱、电化学等传感手段实现过程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质粒-噬菌体杂交系统:探索将噬菌体与质粒技术结合的新型递送系统,拓展噬菌体应用领域,开发治疗性基因递送等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