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留学顾问,经常有学生问我:“澳洲大学真的很难毕业吗?听说压分很严重?” 今天结合几位在读生的真实反馈,和大家聊聊这个被误解的话题。
最近和悉尼大学的学生聊到学业压力,他说的一句话特别实在:“只要正常上课、完成老师的要求,根本不会挂科。刚到全英文环境肯定会不适应,听课、写作业、小组讨论都需要磨合,但真到挂科或毕不了业的地步,大概率不是学不会,而是没学 —— 比如长期缺勤、作业拖延,连最基本的出勤都做不到。” 这其实戳中了核心:澳洲大学的挑战在于 “适应”,而不是 “刁难”。

另一位新南威尔士大学商科的同学更让人印象深刻。他高考 330 多分,通过预科进入 UNSW,自认学习能力普通,但靠着 “死磕态度” 稳扎稳打:每节课后整理笔记,作业按 DDL 拆分成小任务,不懂就预约教授的 Office Hour。他说:“拿高分确实要花心思,但毕业真的不难 —— 教授把课程大纲写得明明白白,跟着进度走,按时交作业、复习重点,及格线完全够得着。” 这也打破了一个误区:澳洲大学的考核是 “过程导向”,平时分占比很高,临时抱佛脚才是最大风险。
当然,学校也给足了 “安全感”。比如新生邮箱会收到学院发的各种资源:有帮你适应的 Mentor(学业导师)、一对一辅导的 Tutor,还有学生互助小组 Student Partner。这些支持不是摆设,但需要你主动点开邮件、报名参与。我常提醒学生:留学不是 “被动接受”,主动利用资源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作为顾问,我想说:澳洲大学的学术体系更像 “闯关游戏”,每一关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提示,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不拖延、不摆烂,毕业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所谓 “压分” 或 “难毕业”,更多是对 “躺平心态” 的筛选,而不是对 “学习能力” 的否定。
如果你正在为 “能不能毕业” 焦虑,不如先问自己:我准备好为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付出时间了吗?只要你愿意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主动解决问题,这段旅程的终点一定是你想要的答案。